让更多人不超重 成都开启运动处方新尝试必一运动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4-29 11:42:14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肥胖是一种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异常或过度脂肪蓄积,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体重管理年”推进,全国各地各级医疗机构开始开设减肥门诊,帮助超重/肥胖人士控制体重,但比起让更多人瘦下来,更希望将肥胖干预前置,让更多人不超重。“管住嘴、迈开腿”是体重管理的核心原理,必一运动入口为了让更多人动起来,成都开启了运动处方的新尝试。

  如何拥有属于自己的运动处方?4月17日下午,在高新区芳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实测了运动处方的开具流程。

  在经过测量体重、体脂、血压等一系列检查和心肺功能体能评估后,医生将记者的各项指标数据输入电脑,通过专业的AI软件,一份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很快生成了出来。面对大数据AI提供的方案,医生结合记者身体素质对运动方案进行审核、调整,最终开出的运动处方直接通过App发送到了记者手机上。随后,医生会现场一对一指导,对运动处方中的每个动作进行教学。“患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启视频,依照运动处方进行跟练,相关运动数据会上传后台,医生可以根据数据对患者运动状态进行评估。”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副科长张颖聪向记者介绍,后台的运动数据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对处方的依从性,如果患者连续几天没有按处方运动,医生将打电话提醒。

  据了解,2023年,成都高新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已经开始探索并开展数字化运动康复服务项目(运动处方)。“随着‘体重管理年’的推进,现在也开始有不少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来找我们开运动处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部部长李鑫说道。

  和高新区芳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模式类似,省医院也是通过“医学评估—风险筛查—运动测试—方案制定—跟踪管理”的模式,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同时,医院开展了一站式健康体适能测评、等速肌力评估/管理、体态与足底压力检测,不仅服务超重肥胖、脂代谢紊乱等慢性疾病人群,也满足体适能提升人群的运动管理需求。

  4月17日,在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13家试点单位接受了授牌,成为全省首批“四川省体医融合先行先试机构”,开始积极开展“运动处方”的试点。

  “通过运动处方,我们不仅是想让超重的人群瘦下来,更希望在超重前就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减少危险因素。”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卫生监督所)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科主任医师魏咏兰表示。

  记者了解到,运动处方推进只是众多举措中的一个,成都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动起来,在13部门联合印发《“成都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还联合市中医管理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印发了《全民健身八段锦活动实施方案》,目标是覆盖80%的社区。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成都已经建设了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食堂(餐厅)、健康学校等支持性环境累计2266个。各区(市)县在公共场所设立了健康小屋、“体重管理角”、自助检测点等,配备电子体重秤、体质指数转盘等健康监测设备,打造“家门口”的体重管理服务站点,提升居民体重管理的意识。(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受访单位供图)

让更多人不超重 成都开启运动处方新尝试必一运动(图1)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